close

   新聞背景
   5月21日,本報刊登《大河機床廠衛生所一患者輸液中死亡》的消息後,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註。近兩年,醫療過程中致使患者死亡或者受到不同種類傷害的醫療糾紛,全區有280餘起。(本報5月22日10版)
   近年來,醫患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頻頻發生,這其中固然有個別患者的情緒失控、惡意挑刺、無理取鬧,但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醫德整體形象的下滑。
   現實中,個別醫生、護士對患者態度惡劣、缺乏責任心甚至侮辱等惡性事件,引發了公眾對醫護人員素質問題的廣泛關註。不可否認,醫護群體中絕大多數都是遵守職業道德的,且不乏醫德高尚者。少數品德敗壞、醫德低下的醫護人員致使醫院整體形象蒙塵,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和質疑。在此情況下,醫德的提升、量化顯得尤其重要和迫切。
   所謂“醫者父母心”,醫生素來被冠以神聖和高尚等詞語,“醫術精湛,醫德高尚”是社會對醫生專業水平及職業道德的評價及要求,良好的醫德應是每一位醫護人員必備的職業素養。拋開高尚不說,倘若連最基本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底線都堅守不住,醫生將如何面對“白衣天使”的稱號?因此,拯救“問題”醫師固然重要,而醫德量化更不應缺席。
   劉雲海/浙江  (原標題:用醫德量化拯救“問題”醫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3dkqe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