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2014年,傳媒行業有兩大熱點:併購熱和BAT佈局熱。在互聯網深刻改變傳媒行業的時刻,傳媒龍頭選擇與BAT強強聯合。業內人士認為,未來傳媒行業將呈現“馬太效應”,“寡頭”格局或逐步形成,中小公司的生存機會更小。
  而在一系列併購失敗、業績承諾無法實現的現實面前,傳媒公司的高估值泡沫風險也在顯現。業內人士認為,“講故事”、“造概念”的公司終會遭到投資者拋棄,那些踏實經營、業績穩步提升的公司前景依然值得青睞。
  BAT進入改變格局
  “未來,電影公司就是為BAT打工!”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今年6月上海電影節期間的一句話成為了影視圈的熱點話題。三大互聯網巨頭BAT正在顛覆各種各樣的內容產業,而電影已然是其口中獵物。
  今年3月,阿裡巴巴斥資62.4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60%股權,並將其更名為阿裡影業,正式佈局電影產業。同時,阿裡還推出電影眾籌“神器”娛樂寶。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在今年7月17日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,計劃在一年內參投或發行8部電影,並與中信信托合作推出了影視文化金融眾籌平臺。騰訊也在今年9月17日整合旗下資源成立影視事業部,併在今年參投了6部電影。
  “BAT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、有渠道。電影行業的投資和發行方式被互聯網不斷改變,這為BAT自下而上進入內容製作鋪平了道路。BAT進入電影業是大勢所趨,並逐漸會成為行業的主導力量。”國家創業聯盟秘書長曹海濤認為,於冬的觀點雖有些誇張,但BAT未來在電影領域的話語權的確會是最大。
  巨頭們的入局,令傳統影視公司感到焦慮,紛紛尋找出路。華誼兄弟定增36億元引入了阿裡巴巴、騰訊和中國平安三大戰略投資者,且阿裡和騰訊的持股比例均為8.08%,併列成為華誼兄弟第二大股東。華策影視定增20億元引入百度和小米,百度認購金額達到10億元,占比50%。
  影視龍頭與互聯網巨頭聯合,有錢、有資源、有渠道,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,這是業界人士和投資者都關心的問題。易凱資本CEO王冉曾表示,強強聯合後,龍頭影視公司的競爭力會更強,市場的集中度會明顯提升。多家PE人士認為,隨著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改造,BAT與華誼兄弟等影視龍頭深度融合,未來的電影產業會形成“寡頭”壟斷,強者恆強,小公司的生存機會更小。“這和好萊塢很像。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,美國電影市場的格局已經非常穩定,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發行公司占據了市場80%的份額。未來中國電影市場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。”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向記者表示。
  高估值泡沫顯現
  “今年一年傳媒股都沒什麼表現。”海通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張傑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,“這與2013年傳媒股狂飆突進有直接關係,也與市場對傳媒股高估值與業績不對稱的風險警惕有關係。”
  Wind數據顯示,A股傳媒板塊平均市盈率為48.27,游戲公司的市盈率更是超過100。但從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,很多公司的業績出現增速放緩甚至大幅下滑,且很多併購標的業績承諾難以完成。
  華誼兄弟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.58億元,同比減少6.37%;凈利潤4.55億元,同比增長10.42%,這與去年接近100%的增長速度已相去甚遠。其中,公司的核心主業電影業務收入同比大幅減少74.76%。光線傳媒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.44億元,同比減少6.63%;凈利潤1.97億元,同比減少17.6%。華錄百納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.72億元,同比增22.32%;凈利潤為0.54億元,同比下滑38.58%。中青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.30億元,同比增長82.95%;凈利潤2791.37萬元,同比僅增長2.33%,與去年業績增幅超過100%相比已大幅“變臉”,且這還是公司連續出售資產情況下所取得。
  此外,從去年下半年至今,影視游戲併購風靡A股市場,涉及資金數百億。但如今看來,在高溢價收購之後多數標的公司的業績承諾打折甚至無法實現。
  三季報顯示,根據併購金額達23億元、借殼上市的長城影視,1-9月份實現凈利潤為5552.83萬元,同比增長29.95%。但在重組方案中,長城影視的業績承諾為2014年、2015年及2016年三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.07億元、2.3億元和2.6億元。根據業績承諾,長城影視2014年前三季度實際上僅完成了承諾值的26.8%。
  掌趣科技對玩蟹科技和上游信息收購,天舟文化對神奇時代的收購都存在標的業績承諾沒有完成的情況。業內人士認為,傳媒行業高估值泡沫正在顯現,那些善於講故事、造概念的公司最終會遭到投資者拋棄,而真正認真經營、業績穩步提升的公司前景依然會獲得資本市場青睞。
  兼併重組仍在路上
  今年以來,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影視併購的熱潮,但這股熱潮似乎正在慢慢冷卻。9月以來,多家上市公司宣佈此前的影視資產併購突遭擱淺,包括泰亞股份終止收購歡瑞世紀,湘鄂情(現更名為中科雲網)終止收購笛女影視,熊貓煙花終止收購華海時代,道博股份終止收購強視傳媒等。
  在業內看來,由於前期影視行業被市場熱捧,催生了行業泡沫,部分影視資產標的質量參差不齊,導致併購中與上市公司方達成協議的基礎產生了動搖,最終併購流產的案例不斷上演。
  但從中長期來看,傳媒行業的併購重組還將持續上演。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扶持政策不斷加強,提出要建設幾家新媒體集團,這意味著傳媒行業的大併購是趨勢。與西方國家的發展類似,綜合的文化娛樂集團將日益增多,文化產業的橫向和縱向整合也會日益多樣化。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,文化企業的發展黃金期也是文化產業併購整合的黃金期。而大部分文化企業都屬於小微企業,只有大幅提高行業集中度,中國才能誕生世界級的綜合傳媒集團。至少在未來5年裡,傳媒公司之間的併購還將處於高潮期。
  展望明年,中信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,傳媒行業將會有兩個主要的亮點:一是文化國企改革,打造新型“國家隊”傳媒集團;二是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。
 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,東方明珠和百視通整合完成後,將會成為各地政府文化企業整合的標桿,預計明年各地都會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有所動作。特別是改革訴求較強地區(上海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南)的企業,包括新華傳媒、電廣傳媒、皖新傳媒、時代出版等。
  不少投資機構和傳媒公司高管認為,未來互聯網在傳媒行業的融合力度會更大,深度更深,商業模式重構,創新會更加頻繁。找到了合適的模式,就可能成為“風口上的豬”。這也將極大提升其估值水平。(姚軒傑)
(原標題:傳媒行業將現“寡頭”博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3dkqe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